古代打仗很厉害的名人-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人物是谁
纵观古代将领,我心目中最厉害的、最会打仗的将领当属大汉朝第二个大将军——卫青!
卫青,字仲卿,汉族,河东平阳人,生年不详,卒于公元前106年。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的大将军,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了重大贡献,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。
网络配图
他因姐姐卫子夫得到汉武帝宠幸而发迹,之后更是连破匈奴,其中龙城之役打破了汉朝建立以来“匈奴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收复河套地区,将右贤王彻底打败;率军与匈奴作战,屡立战功,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;对士卒体恤较多,威信很高。
元光二年,汉武帝决定改变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,靠“文景之治”所积累的财富和兵力,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。而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,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《史记》记载:“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”,而《汉书》则记载:“为二万二百户及三万户”。无论如何,卫青都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。此外,卫青虽然战功显赫,权倾朝野,但从不结党。
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,华夏杰出志士,也是少年将军霍去病的舅舅,二人并称为“帝国双璧”。此外,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新篇章,七战七捷,无一败绩,为历代兵家所敬仰。
网络配图
然而,与年轻气盛的霍去病不同,他对士卒体恤较多,能与将士同甘苦,每战宁可无功也绝不罔顾士兵性命。元封五年,尚不足五旬的卫青因病逝世,武帝为彪炳他的赫赫战功而将其陵墓修建成阴山状,并陪葬茂陵。
然而,自古至今都是卫霍并称,因此还要说一说少年将军霍去病:
霍去病,汉族,河东郡平阳县人,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,名将卫青的外甥,任大司马骠骑将军。他好骑射,善于长途奔袭,曾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,在他的带领下,将匈奴杀得节节败退并留下了“封狼居胥”的佳话。
马革裹尸,封狼居胥;年少成名,千古流芳。
网络配图
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,都以大胜回师,灭敌十一万,降敌四万,为大汉北部开疆拓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因此,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,霍去病都是彪炳千秋的传奇人物。
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,墓前的“马踏匈奴”的石像,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。千载之后,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,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,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
古代打仗后勤部队占多少
对古代军队用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俗话说: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,可见后勤保障对于古代军队远距离行军十分重要。特别是这粮草,更是十分重要,往往军队还没开拔,粮草就得先运输到重要的战略要地。可这粮草容易运输,这水怎么办呢?
众所周知,水是生命之源,人可以一段时间不吃东西,但不喝水,后果是十分严重的。而对于要耗费大量体力的军队来说,水更加重要,一旦失去了水源,整个部队很快将丧失战斗力,最后不战而败。
那么在后勤保障不足的古代,是如何保障军队的饮水需求呢?
一、就地取材,有专门的人负责挖井
在一般情况下,解决军队水源的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挖井。为了保证水源的安全性,自己挖井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而且在中国古代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负责军队挖井的官职叫“擎壶氏”,在军队还未开拔之时,就直接奔赴营地挖井,并有专门的人负责看管。
春秋时期的著名宰相管仲就下令,军队用井,必须有专门的人看管,不允许作践和私用。在非必要条件下,普通士兵也不能私自取水,否则可能面临杀头之过。唐代军事家李靖在《李卫公兵法》写道:“諸行軍下營,雖有泉澗而乏水處,差人監當,勿令濁亂并有踐踏。”这足以证明古代将领们对水源地保护十分重视。
二、远水近调,从别的地方运水
当然,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挖到水源。当挖不到水源的时候,找流动的河水是最靠谱的一件事,如果军队的营帐离水源比较远,那么久只能运水了。古人是十分聪慧的,为了运水也做了许多的发明。
《兵志》:隔山取水,以大竹筩雄雌相接,勿令漏洩,以麻漆封裹,推過山外,就水置筩,入水五尺,即於筩尾,取松樺乾草,當筩放火,火氣潛通水所,即應而上。也就是通过连接的竹子相接,,用热力作为催动用来运水,这样的方法对于军队这种用水量大的来说倒是十分方便。
三、自带部分饮水
在中国古代,一般军队行军,会自带一部分水,用于在行军之中饮用。钱承祐在随宋太宗北征期间,“以骆驼负大斛,贮水养鱼自随”。特此,还有专门的物品用来装水,名曰:水囊。水囊“以猪牛胞盛水。设若积薪城下,顺风发火,则以囊掷火中,古军法作油囊亦便。”这种装水器皿十分轻巧,携带方便,不会影响军队行军的速度。
总之,在中国古代,解决军队水源的方法有很多,而且对于很多将领来说,如何判断水源是否能饮用,营地是否有利于取水,也是一门
- 上一篇:古代打仗几万人怎么打-古代动不动就百万大军是真的吗_2 [2024-05-29]
- 下一篇:古代打仗弓箭的威力-古代打仗弓箭为什么往天上射-樱花抽油烟机电机改装图片 [2024-05-29]